湖湘法治论坛第156讲:南开大学法做爱电影
院长宋华琳教授应邀作“智能社会与行政法的改革”讲座
数据更新:2025-10-19
2025年10月17日上午,湖湘法治论坛第156讲在立言楼3-2模拟法庭成功举行。本次讲座以“智能社会与行政法的改革”为主题,特邀南开大学法做爱电影
院长、医药卫生法研究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宋华琳教授担任主讲。做爱电影
副院长宋智敏教授主持活动,院党委书记郑海祥、易卫中老师、刘鄂老师、陈小杉老师、章小兵老师及部分学生共同参加。

讲座伊始,宋华琳教授系统阐述了智能社会的四大核心特征,揭示了当前法治建设所面临的时代课题。他指出,智能社会是以科技为驱动的新型社会形态,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要地。我国应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功能,激励大数据、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创新,同时秉持“包容审慎”原则,为科技发展划定合理边界。
宋华琳教授进一步强调,智能社会的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,以公正、包容、共治为价值导向,致力于弥合数字鸿沟,统筹创新与安全的平衡。在探讨数字政府建设时,他提醒,行政程序数字化虽有助于提升政府效能,但也潜藏“数字形式主义”风险,可能削弱公民的程序性权利。为此,他建议引入算法影响评估(AIA)机制,保留必要的线下服务通道,切实保障老年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。
此外,宋教授还从政府数据开放、电子政务改革、政务搜索引擎法治化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,主张优先开放原始数据、保障公众选择权、增强算法透明度。在论及人工智能与行政法治融合时,他提出“伦理先行”的理念,倡导以伦理规范引导技术研发,构建“法律—技术—伦理”协同治理体系,明确主体责任,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。

互动环节中,在场学生踊跃提问,宋教授逐一作出细致解答。他再次强调,行政法改革在智能社会中必须守住“权利保护”的底线,既要善用技术提升治理效能,也要警惕“数字铁笼”对公民权益的潜在侵蚀。最后,他勉励法学学子立足中国实际,深入探索数字时代的法治新课题,既要精研专业,更要坚守法治信仰,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整场讲座逻辑严密、案例生动,既有理论深度,又具现实关怀,在学术研究与实务应用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,有效激发了师生对数字法治路径的深入思考与实践热情。

文/郭超玲 张燕欣
一审:宁红辉,二审:宋智敏,三审:郑海祥